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,门把手这一不起眼的设施,实则扮演着“隐形卫生风险点”的角色,作为患者、医护人员及访客频繁接触的表面,门把手极易成为细菌、病毒等微生物的聚集地,特别是在高流量区域,如急诊科、门诊大厅及病房走廊,门把手的污染情况尤为严重。
为何门把手成为高风险?
1、高接触性:患者及访客在进出房间时频繁接触门把手,增加了其被污染的机会。
2、环境特殊性:医院内存在大量免疫力低下的群体,如重症患者和新生儿,他们对微生物感染的抵抗力较弱。
3、清洁难度:门把手的凹凸不平表面和难以触及的角落,使得常规清洁难以彻底,为微生物提供了藏匿的温床。
如何有效管理?
1、定期消毒:采用含酒精或季铵盐类消毒剂,每日至少对门把手进行两次消毒,确保其表面无菌。
2、使用触屏技术:在可能的情况下,采用脚感、肘动或手背感应等非接触式开门技术,减少手部直接接触。
3、教育引导: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卫生教育,强调在接触门把手后及时洗手或使用手消毒液的重要性。
4、高风险区域特别关注:对高流量区域和特定科室的门把手进行更频繁的监测和消毒,确保其卫生状况符合标准。
门把手虽小,但其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不容忽视,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,我们可以将这一“隐形风险”降至最低,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营造一个更安全、更卫生的就医环境。
添加新评论